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病例1女,18岁。因右颈部肿块2年,右肩不适、上肢乏力1年入院。病程中自觉肿块逐渐增大,右上肢乏力加重,伴有小指麻木。临床检查:右颈部锁骨上触及约3 cm×2 cm肿块,固定、无压痛。右胸大肌锁骨部明显萎缩,背阔肌和手部骨间肌轻度萎缩,右小指轻度爪形指,腕部桡动脉搏动减弱。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疗效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距骨颈骨折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16~63岁,平均40.5岁,合并腰椎、髋臼、跟骨、外踝骨折各1例。开放骨折2例。陈旧性骨折2例(〉1个月)。按Hawkins骨折分类: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Ⅰ型骨折采用膝下管型石膏固定,其中1例复诊中因移位行切开复位松质骨螺钉固定。Ⅱ型骨折均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松质骨螺钉固定。Ⅲ型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急诊行清创缝合,手法+撬拔复位,脱位整复。一周后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二枚直径4.0mm中空螺钉由后向前固定距骨颈,1例急诊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本组13例获得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2.3个月。13例中发生距骨体缺血性坏死5例,其中Ⅱ型骨折4例,Ⅲ型骨折1例。另2例未统计在内。1例外院病例术后并发伤口感染长期不愈,行小腿截肢术。1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按Hawkims疗效标准,优4例,良4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69%。结论对无移位的距骨颈骨折,行膝下管型石膏固定6~12周,并定期拍片复查,距骨颈骨折脱位应急诊复位和可靠的内固定。以2枚拉力螺钉内固定为宜,尽量减少并发症。对距骨体缺血性坏死,或创伤性关节炎,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组织扩张器(TE)延长神经后神经长度、功能和组织学变化。方法TE以不同程度(8d共注水分别为2、4及8ml)及不同速度(分别于8、12及16d注水8ml)延长坐骨神经,对延长后神经进行电生理学、组织学检测,并进行组内比较。结果(1)神经延长后,其传导速度(N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有一定程度降低,组织学有改变;(2)重度延长组(8ml组)改变比轻度延长组(2ml组)、中度延长组(4ml组)更为明显,快速延长组(8d组)比中速延长组(12d组)、慢速延长组(16d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1)TE可有效地延长神经长度,同时神经伴有功能和组织学改变;(2)神经延长长度越长、速度越快,这些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骨质疏松骨组织c-fos、c-jun和p53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时骨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c-jun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c-fos、c-jun和p53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其在骨质疏松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采用人的新鲜松质骨作为实验标本(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兔抗人c-fos、c-jun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标本中c-fos、c-jun和p53基因的蛋白产物,了解c-fos、c-jun、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c-fos、c-jun、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结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时骨组织中c-fos、c-jun、p53基因的表达增高,提示癌基因c-fos、c-jun和抑癌基因p53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原发性骨质疏松时c-fos、c-jun、p53表达增高与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短期随访总结本科近年来Zweyrnuller假体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患者35个髋关节接受Zweymuller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并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7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指标主要为X线和Harris评分。结果:末次随访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63分提高到91分,其中优27例,良2例,中1例。结论:应用Zweymuller假体的全髋关节置换具有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神经端侧吻合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端侧吻合术(terminolateral neurorrhaphy,TLN)是一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术式.它不同于经典的神经端端吻合,而是将损伤神经的远侧断端缝合到相邻健康的神经干侧壁上,或是取一段神经段,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损伤神经和正常神经之间.  相似文献   
7.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病,严重的VTE是致死性的。非O型血人群比O型血人群的VTE发生率高,即非O型血是VTE的危险因素或者O型血是VTE的保护因素。非O型血人群血浆中高浓度的Ⅷ因子(FⅧ)、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可能与其VTE的易感性有关。由于ABO血型的检测相对简单,将ABO血型纳入VTE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中,对于血栓干预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观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正常同年龄组青少年胸椎的形态学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胸椎轻度侧凸(MS)组患者10例(Cobb角15°~39°),胸椎中度侧凸(SS)组患者10例(Cobb角40°~75°).另选健康青少年10名作为对照(非侧凸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3~14岁.用1.5 T磁共振扫描仪(Sonata,Siemens,Erlanger,德国)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全脊柱矢状面扫描,在图像工作站(Easy Vision,Philips Medical Systems,Best,荷兰)上重建脊柱矢状面图像,测量每个胸椎椎体前壁高度,后壁高度,棘突间高度,在横截面测量椎体横径长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椎体前后高度、宽度从T1到T12逐渐增加,并呈线性分布,脊柱侧凸组椎体高度普遍>正常同年龄非侧凸组患者.脊柱侧凸组患者椎体高度横径比值以及脊椎前后高度比值均>无侧凸组.胸椎侧凸顶椎区T6~T9椎体前方高度、椎体高度横径比值以及脊椎前后高度比值,脊柱侧凸组明显>非侧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S胸椎侧凸女性患者胸椎顶椎区存在显著的脊柱生长模式异常,与正常胸椎相比AIS的胸椎更高、并显得更为瘦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四肢长管状骨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尚未取出时发生内固定区域或边缘再骨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区域或边缘发生再骨折的时间、受力方式、部位、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 内固定区域再骨折2例,为严重直接暴力导致;内固定边缘再骨折10例,为轻、中度间接暴力导致.再骨折发生时间在内固定后2~127个月,平均23.7个月.经再次手术内固定(6例髓内钉、6例钢板螺钉),随访12~24个月,骨折均重新愈合.结论: 内固定边缘处再骨折的发生,主要与内固定某一端应力集中有关;内固定物存在时,内固定区域内再骨折与严重直接暴力及应力遮挡均有关,严重直接暴力可能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周孜辉  汪小海  施锋 《重庆医学》2021,50(4):644-649
目的 探讨日间不同时间段和移动应用程序(APP)疼痛评分对股骨骨折患者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神经阻滞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超声引导下前路腰丛阻滞的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术后疼痛评分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纸质疼痛评分方法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感,观察组通过APP评估.于7:00-19:00每2个小时划分患者实施前路腰丛神经阻滞的时间段,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术后疼痛评分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1 d肌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于07:00-09:00实施腰丛阻滞的观察组疼痛视觉评分表(VAS)评分更低,17:00-19: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于07:00-09:00和17:00-19:00实施腰丛阻滞的观察组VAS评分与其他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和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17:00-19:00实施腰丛阻滞的两组MAP和心率均明显高于其他时间段,而于07:00-09:00实施腰丛阻滞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短,17:00-19:00时间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肌力评分均大于或等于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于07:00-09:00和17:00-19:00行腰丛神经阻滞患者的 MAP、心率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呈现明显的时间变化特点,APP疼痛评分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术后疼痛的时间段依赖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